陳祖貽先生在世之時,我都稱呼他祖貽伯,在家鄉我們两家,到他們這一代已是四代交情。民國八年曾經在河北保定發生<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民國九年粤省選派學生赴法留學,我家三伯父吳助之先生,就是那段日子,和祖貽伯同在巴黎參加勤工儉學的行列。二老學成歸國,祖貽伯於十四年署海豐縣長,翌年秋辭篆。後受任立法委員,隨國府遷台以迄辭世。三伯父則於十九年入桂佐戎幕,擢至龍津督辦。戰後赴越經商,民國五十三(或五十二年,待考)年去世。文學非祖貽伯本行,而讀其詩作,尋常語彙中,每見真性情。或謂詩有别才,非關學力。然學力不足,恐難成調。七十二年蒐其舊作,得詩两百餘首付梓,書名<歸來集>,某獲贈乙册留念。茲錄其与三伯父及先君有關詩作,以俟他年治史者之參考。
得助之兄南歸抵港之訊,喜不成寐,回憶往事,率成短章。
約期盼盡上元燈,   忽報歸來夢可曾;
起索枯腸成短什,   携將明日迓良朋。
原註:(先是余接助之自海防函告,上元前後可抵港晤面,乃因事延遲半月之久。)

往事猶疑在眼前,   當時裘馬俱翩翩;
春波不照驚鴻影,   夢斷龍津三十年。
(三十年前,助之与余同肄業海豐中學,龍津溪為海豐風景區,乃課餘常遊之地。)

平分春色似連枝,   海外雲山到處隨;
最憶花都寒旅況,   個中滋味幾人知。
(民九年本省考選留法學生,每縣两名,助之与余均獲選,因同出國。)

珠海分携又十年,   江南桂北路三千;
如何不作同歸計,   衣食驅人一惘然。
(民十九年助之入桂佐戎幕,余則携眷赴滬,從此两地參商,十年未遇。)

數載綢繆一日歡,   西行雁陣忽驚寒;
猿啼雨暗雷平道,   回首前情欲汎瀾。
(久居滬上,每思西行与助之一晤。時先兄宏亦服務桂省府,廿六年,余始得便奉命赴桂考察實業,滿望故人聚首,手足團圓。不意行抵桂林時,忽接先兄噩耗,乃趕往雷平營葬事。)

不是烽烟不聚頭,   重逢此日且埋憂;
劍湖春色無邊好,   越女如花似昔不?
(八一三事變後,余始南歸,因得赴河内与助之再會。)

哀樂中年鬢有絲,   曾將報國共相期;
餘生百劫欣同健,   砥柱中流誓不移。

還將此意告兒曹,   四代交情漆与膠;
世世兄弟如我輩,   休教佳史損分毫。

西貢晤吳助之兄
還晴驟雨草離離,   炎國風光引夢思;
漸隐晨星漸白髮,   不堪回首少年時。

當年破浪与乘風,   欲挽狂瀾所志同;
今日相逢無一語,   傷心誰障百川東。

四十四年秋,因公來越考察,遇舊交吳鴻昆季,鴻弟賦詩見貽,輒次原韻,略抒所懷,兼呈助之兄。
人生長恨水長東,   海外浮槎喜乍逢;
執手相驚霜點鬢,   回頭細訴絮翻風。
家山寂寂千峰斂,   宫黍離離寸慮忡;
那說鵬摶三萬里,   天涯目斷是歸鴻。
    附先君原玉:与祖貽兄久別重逢,賦此將意,並以送行。
    鼓声驀地各西東,   廿載重携隔世同;
    萬里朱殷横戰骨,   八荒摇落怨秋風。
    憑欄便有堂堂意,   撫跡難禁黯黯忡;
    為愛武陵溪色好,   枕流游目送歸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wu19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