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省私集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Jul 24 Fri 2009 09:32
  • 圓融

上回我在一篇文章中說:<獨樂樂不如衆樂樂>。後來有位朋友問我這句話怎麽唸?好像在考我,順口就說,在這裡可以唸<獨ㄌㄜˋㄌㄜˋ不如衆ㄌㄜˋㄌㄜˋ>,果然,朋友說小時候私塾先生教他們唸,<獨ㄩㄝˋㄌㄜˋ不如衆ㄩㄝˋㄌㄜˋ>。其實孟子藉樂(ㄩㄝˋ)諫梁惠王与民同樂這段話,老一輩人只要讀過幾天書都說得出來,我當然知道正確讀音,朱熹老夫子註解得很清楚。幾年前在廣州遊覽,這位朋友也曾指着某建物牆上的篆書,問我怎麽唸?我瞥一眼,是<養德>两字,我笑笑沒答腔。有時候想想,活了這大把年紀,怎麽都學不會做人圓融些!前些時内子認識了一位老太太,因為提到老拙偶尔也耍耍筆桿子,於是此位老姐兒嚷着要帶她的大作來請我<指教>。大家見面寒暄幾句,老姐兒端出一個本子,帶着難解的笑意,一邊連連說請指教。老江湖都知道,這場面是在顯寶,萬不可錯會本意。於是我双手接過本子,約略翻讀幾頁,似詩的形式,用散文造句,一時看不出來精采所在,只得說幾声好、好。老姐兒請出她的大作,想必希望聴幾句美言,偏碰到我不肯假以顏色,氣氛不免有點僵。或者有人會說,講幾句好話,又損不了皮肉,唉!老實做人也不容易。在日常生活中,人事應對如何拿捏分寸,讓說的不委屈,聴的很歡喜,這是一門藝術,而我一輩子都没學好。


shanwu19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禪門修行做工夫,有所謂參話頭一法,怎麽參?離心意識去參。不要說初學乍練的菜鳥,一頭霧水;據說三十年老修行,許多被問到也只有乾瞪眼。虛雲老和尚開示說:<參禪要參死話頭------老實修行,就是參死話頭,抱定一句(念佛是誰)作為根據,勿弄巧妙----一念未生前是話頭,一念已生後是話尾。>諸位聴過還會得麽?老和尚是有修有證,行解相應的大德,可這些話,真叫<仰之弥高,鑽之弥深。>多半人恐怕只能嘆息一声,吾生也魯。目前高壽九旬的大善知識南懷瑾先生,主持過多次禪七,他說:<不要下註解,不可推理,不可等開悟,不可丢掉話頭求静境,不要給自己講道理---->意思明白,可這跟<老實念佛>豈非同出一轍?南先生主七的特色,是手執香板,擊地有声,台北老古出版社整理刊行的紀錄,好像看得出來,的確在香板下,打出幾個緇素。老拙障重緣慳,這輩子想吃南先生的香板,想已無分。不過我也有一得,檢四句現成話:
放下萬緣   提起一念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放下萬緣即持戒,提起一念即修定;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觀慧,止惡得小乘之果,行善乃大乘之因。老拙深信此數語,普被三根,人人能懂,就怕如鳥窠禪師說的:<三歲孩兒雖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shanwu19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四十八年前的孔子誕辰,錢穆先生在香港新亞書院有場講演,題目是<孔子誕辰勸人讀論語並及論語之讀法>,後來收入錢先生一九七四年出版的單行本<孔子与論語>裏面。前两天從書架上抽出來再讀一遍,不免感慨多端。現前中文社會雖不再有人疾呼打倒孔老二,但是也不再像從前般尊崇了,錢先生辭世快滿二十年,今天重新檢視集子裡的這些文章,覺得分外有意義。聯經出版事業公司發行的這本<孔子与論語>,收錄了錢先生十八篇文章,對於有心要细讀論語的後生,能夠先將這些文章讀一遍,相信一定有助於如何讀通論語。錢先生博通經史,著作等身,可終其一生,論語一書,讀之從未稍懈。<論語應該是一部中國人人人必讀的書。不僅中國;將來此書,應成為一部世界人類的人人必讀書。><今天的中國讀書人,應負两大責任:一是自己讀論語;一是勸人讀論語。>像钱先生這般的通儒,如此大力舉荐論語,要批評錢先生的見解,恐怕得同他老一樣把論語讀得這麽徹底。前時我曾提到<論語別裁>一書,可以作為讀通論語的敲門磚,這回我要說想把論語讀通而真正受用,不妨細讀<孔子与論語>,再讀一遍錢先生的<論語新解>,然後以朱熹的<四書集註>作基礎,按照錢先生教示去做工夫,相信結果不但是書讀通了,要緊是人也做好了。
四書集註,朱子在論語的卷首序說中,引四條程子的話,有一條是:<今人不會讀書。如讀論語,未讀時是此等人,讀了後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讀。>歷來中國讀書人看待論語重在修己養德,因此義理之辨就特别重要,訓詁、考據、辞章無非為了正確認識論語。程子的話指出,讀熟論語不是用來耍嘴皮子,而要在生活中去體現。此處且將學而篇首章來說說。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一層意思很容易明白,說同悅,愠是不高興,整章粗看就是說:學得新知常加溫習,不是很開心麽?有朋友從遠方來看望,不是很愉快麽?别人不知道自己行,不會不高興,不是很有君子風度麽?這樣說,文從字順當然不算錯。可是幾千年來儒門一部養德聖典,只記下孔子說幾句如此膚淺的話,歷代士人奉為圭臬,未免太好笑。所以古今學者通家,引經據典都為的解釋深一層的意思。顯然這裏的學,是含括致用的,學來的知識或行為,不但熟習於中,且能致用於外,這才<悅>得有理。從第二章讀下去,幾乎就是為這首章做注脚。可見學而時習之,是學做君子而上達聖賢之事,日有長進才會中心愉悅;有朋自遠方來,則志同道合者聞風景從,相聚互勉樂在其中;人不知而不愠,成德之人乃名君子,成德与否在己,知与不知在人,何愠之有?論語十四篇憲問,有一章<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為己而學,<悅、樂、不愠>的解釋才有着落。相信以上觀点与錢說應無抵觸,說不準那天心血來潮,我也把個人讀論語一些微末心得寫出來,請識者指教。

shanwu19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講起修行,我就想起有位住在美國的金老太太,她出過一本書名叫<參禪日記>,上下两集,上集原先叫<外婆禪>。她是跟南懷瑾先生學禪,移居美國跟女兒夫婦住在一起,把日常修行碰上的問題,記下來請南先生指導批示,是實際的修行經驗。過程樸實平常,但恆持誠敬,精勤修業,個人極為敬佩。南先生肯其已達意生身境界,想必如是。回台北與友朋晤叙,若係同道,我常推介此書,初入門者固宜,尤其禪門老參,正好借鑑。大凡世間人,多欣羨新異,禮拜權威,以晦澀難懂為尚。老拙魯鈍小智,為學做事,一以淺近易行為主。大經大論,抱着死啃,可以唬人,不能成就;如更遇上假善知識,聴其横說竪說,無非瞎說,則以盲導盲,工夫白用。有已故友人,在世時常彼此論道,惟此君急功近利,聞有出世高人,即設法參訪;台灣多處各類道場,皆曾到過,惜終其一生,未摸着佛門鼻息,此刻望風懷想,不勝唏嘘!宗門祖師常道,一門深入,莫嫌揀擇,行者有以識之。
若謂修行巳遲,則張群先生有句名言:<人生七十才開始!>果然先生壽過一百。而老拙才開始在即。東坡居士云:<書到今生讀已遲>!老拙以為可易一字:書到今生讀未遲!有意修行,只問決心,豈論遲速!


shanwu19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彌勒菩薩有個偈子,其中幾句:<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隨他自乾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看來倒和魯迅筆下的阿Q有幾分神似,不過也有分別,阿Q帶火氣,菩薩可心中一片清涼。
民初太虛大師也有個偈子:<如果發願成佛,先須立志做人;三皈四維淑世,五常十善嚴身。>現今世間有許多人,開口閉口侈言修行,打坐、念經、持咒、禮拜、祈禱,平日起居有時,飲食節制,行住坐臥,倒也現出幾分法相;但是禁不起一撩一撥,馬上又是凡夫俗子。太虛和尚的偈子,才是最實際的工夫,才是真修行,只怕看似容易做來難。
我時常想到寒山拾得的對話。問:<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答:<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有多少人做到了?一個人的真工夫,可以在眉宇間,掂量得到,那是騙不了人的。
大學時代上巴壺天夫子的課,同學間公認巴夫子是情緒最稳定的老師,語調平和,容色安祥。印象中似未聴過巴夫子對誰說過重話。巴夫子教的課是<詩選>,而我國古代詩人,每在作品中含藏禪味,巴夫子修禪宗,卻少見他對詩中禪味多所發揮,如今想來,真不得不佩服巴夫子的涵養!一般人若觸及自己所長,不口沫横飛才怪。我大概就是這個時候對禪宗由認識而着迷,數十年來多少也做了点工夫,可全不得力,套句佛門中人的口頭禪,許是我業障太深吧!

shanwu19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忍苦、忍餓、忍怒、忍貪、.....總之,要忍很難。佛門修六波羅蜜中,特别拈出忍辱,可知其難行難能。忍辱一詞,在佛說中其義甚廣,舉凡除三毒、持五戒、絶十惡,總在忍辱上頭,忍得徹底,何事不辦?現代星雲法師,自述其生平用功惟在忍字。甚盼世人莫以為此行尋常,而小視之。雖知世上修行人,得天眼、具心通、能神變者或有之,然面對惡言、枉誣、凌辱而心井不波者,未之見也!佛經載釋迦文佛於無量前世,曾為忍辱仙人,專修忍辱苦行。時有歌利王,為洩心頭不快,將其支解。佛陀不起瞋心,並發願成佛之日,先度此人。此之謂有容乃大,亦佛之所以為佛也。據說廣欽和尚在福建鼓山寺任香鐙職時,受同修誣指偷窃香油錢。和尚未辯一語,全寺僧人饗以白眼,亦不改日常作息,怡然自在,此之謂真修行真忍辱。盖和尚未行窃,乃同修相試耳!吾人常勉人以<小不忍而亂大謀>、<忍辱負重>、<能忍自安>等等,乃知忍之一字,實為世出世間之共法也。 民國四十年,佛教界有<雲門事變>發生,虚雲老和尚時一百十二歲,<為地方共幹劫持、刑戮,幾度死生,><...金木交下,撲撲有声,師閉目不視,閉口不語,...>(見年譜)恐怕平常年輕力壯的漢子亦抵受不了,老和尚竟能挺住;可見平素行持功深,故能臨難不失禪定,忍辱波羅蜜者,斯之謂歟?弥勒善薩有首偈,其中幾句:<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隨他自乾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這樣波羅蜜 ,便是妙中寶。>近代聖雄甘地,亦深得忍辱三昧者!以上所舉諸賢聖,老拙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shanwu19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