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早期在台灣,有陣子流行所謂留學生文學。當時台灣尚在戒嚴時期,一般人民要出國不容易,住在台島對外面世界很陌生,雖然也有電視、報紙,提供些國際新聞,但多半經過篩選。因此,留學生的文章,無形中代替了台灣同胞的耳目。當然也同時帶來些错誤訊息,畢竟二手資料有其主觀性,我們透過留學生的耳目,去聴去看,還得藉由他們的腦子去裁決取捨。有很長一段歲月,台灣同胞許多都挺崇洋媚外,就如目前大陸同胞一樣,否則便是極端排外,两者其實都是變態的自卑。記得胡秋原先生生前,不断的鼓吹,我們應該創造文化強國,才有可能徹底泯除由於學問不足所産生的自卑。就有些留學生,把國外的治學方法奉為圭臬,以驕國人,完全否定了我國歷來的治學經驗。由於没開放報禁,在五、六十年代的台灣,確實迹近文化沙漠。訂閲國外進口的報刊雜誌,都須經檢查。本島除了幾家官辦報紙,民營的就只有徵信日報(即後來中國時報)和吴三連先生辦的一份自立晚報。雜誌更少得可憐,自由中國、自由談、暢流比較有點份量以外,直到稍後的純文學、文星、中華雜誌的出刊,才看到些紮實的東西。現在台北街頭,報章雜誌之多,種類内容之繁,看在咱們這輩老頭眼裏,不免自恨來人間報到得太早。以上點點滴滴,可以說是我在台歲月的早期印象。接着十大建設拍板定案,帶動台灣的經濟發展,走出貧窮,走向富裕,而同時也看到淳樸風氣在社會上的消失。人間事很難求全,台諺有<捉龟走鱉>之說,可為此寫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wu19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