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攻玉篇 (6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初唐諸家(卷十五)
沈雲卿(沈佺期)古意  

shanwu19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方東樹(1772--1851)安徽桐城人,字植之,晚號儀衛老人.師從姚鼐,平生服膺朱熹.其著作<昭昧詹言>,世之學詩者亦有奉為圭臬.民初吳闓生於序言中云::<所錄方姚諸老微言要旨至多,而植翁自抒所見,則不免臆斷虛憍之習.故汎論大體多精當,分釋諸篇往往疏失,其大較也.>言甚中肯,今僅就書中論釋七律諸作,有關三唐部份,某有異見則摘出,.並取唐汝詢金聖歎等所批注,相較長短,以曉後學;至其通論則揀要說明,其餘存異可也.

shanwu19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依格律未成詩,   文字清通是好辭;
表出心聲第一義,   先求平順莫矜奇.

shanwu19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江雪   唐-栁宗元             格律 (首句平起仄收入韻)
千山鳥飛絕,   萬逕人踪滅;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孤舟簑笠翁,   獨釣寒江雪.    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

shanwu19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竹嶼     唐-錢起              格律 (首句仄起仄收不入韻)
幽鳥清漣上,   興來看不足;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 (韻)
新篁壓水低,   昨夜鴛鴦宿.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韻)

shanwu19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歌二首(其二)   唐-蔣維翰     格律 (首句平起仄收不入韻)
美人閉紅燭,   獨坐裁新錦;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韻)
頻放剪刀聲,   夜寒知未寢.      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韻)

shanwu19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席上夜別張主簿   唐-裴夷直    格律 (首句仄起平收不入韻)
紅燭剪還明,   綠尊添又滿;     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 (韻)
不愁前路長,   只畏今宵短.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韻)
裴夷直<全唐詩>有五十七首合一卷.<席上夜別張主簿>主簿是官銜,晚上餞別寫了這首詩.頭两句是副對子,第一句過去農家的人看得懂,燒蠟燭要不時的剪燭心才會光亮;次句是指一杯酒喝完又添滿一杯,喝個不停.寫得很好,離情別意已在其中.末两句是說不擔心別途遙遠,就怕良夜苦短!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送君千里終須一別>的無限惆悵!文字寫得很聰明,但詩的氣格不高.我所選出來的詩,從初唐到晚唐都有,很好次好兼備,意思是希望學者能學會辨別:這是首詩麼?是首好詩麽?是近於哪個時期的詩風?像這首元和時期的作品已屬中晚唐,如果和初盛唐的詩誦讀比較,多了熟了就有所體會.所謂初晚唐其實只略說大概,開元以前是初唐,以後到代宗是盛唐,大曆以後到文宗是中唐,武宗以後就是晚唐了.

shanwu19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頭談完了五絕押平聲韻的部份,接著要說說押仄聲韻 :
閒夜酒醒     唐-皮日休        格律   首句平起平收不入韻
醒來山月高,   孤枕群書裡;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韻)    
酒渴漫思茶,   山童呼不起.     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 (韻)

shanwu19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溪行逢雨與柳中庸     唐-李端      格律      (首句仄起平收入韻)
日落眾山昏,   蕭蕭暮雨繁;           仄仄仄平平 (韻)   平平仄仄平 (韻)
那堪兩處宿,   共聽一聲猿.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韻)
   按:<御定本>首句昏下小字<一作星分>

shanwu19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詩作坊六
汾上驚秋     唐-蘇頲               格律 (首句平起入韻)      
北風吹白雲,   萬里渡河汾;          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仄平平(韻)
心緒逢搖落,   秋聲不可聞.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shanwu19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裡選出的五首詩,是複習前文所標示的格律.凡所取材,不論詩人名氣,有一長處可師,即為張本.至於其詩之流品高下,乃屬仁智之見,要必出色當行,乃堪師範.

別盧綸     唐-暢當
故交君獨在,   又欲與君離;
我有新秋淚,   非關宋玉悲.

shanwu19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氣     唐-雍裕之                          格律
春禽猶競囀,   夏木忽交陰;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韻)
稍覺秋山遠,   俄驚冬霰深.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不平 (韻)
雍裕之<全唐詩>其小傳得一句:<貞元後詩人也,詩一卷.>,錄詩一卷合三十三首.新舊唐書皆無傳.從這些詩推尋,所作自不俗這裡選出他一首,希望在世人熟知的大家之外,也能注意到這些靜處一角的寂寞詩人.此詩押下平聲十二侵韻.韻目下所謂古通某韻,係指古詩可通,近體則不可,此初學尤須注意.老拙曾見網友一首七絕押了三個<古通>的韻,若論近體詩創作,老拙以為應加避免.詩中有木、覺二個入聲字,末句冬字平聲,依格律此句首二字既為平聲,則此處可平可仄(參考近體詩創作與欣賞)前回採用宋之問白居易詩,皆為首句仄起仄收次句入韻.這首是首句平起仄收次句入韻.<四氣>乃指四季,春起夏承,秋轉冬合,自然順當.在創作技巧上,採層層逼進手法.第一句,才<春回大地,百鳥競喧.>第二句,瞬間已是<枝繁葉茂,綠野濃陰,>第三句堪堪感到<秋涼暑退,山色空濛,>第四句,霰指雪珠,先雪花而降,一朝醒來<赫然驚見,已是嚴冬.>.全詩以白描筆觸,準確描述四季景色,點出歲月就在這時移物轉中流逝,記得小時候在課本上讀過朱自清先生一篇叫<匆匆>的文章寫時間的流失,也同樣,帶着一種美麗的感傷.此詩前两句將春夏置句首,似有意製造客觀存在的效果,末二句秋冬前面的<稍覺><俄驚>明顯在強調作者主觀的感受,從而使得詩中情景由交錯而相融.這首詩主題平凡,卻甚富意趣,寫作技巧尤其值得初學的借鏡,第三句很好,澹遠有致,深得陶令韻味,全篇有魏晋人風致.

shanwu19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裡選了五首詩,全是首句仄起仄收不入韻,為的是給初學者做個複習,同時多體會人家如何創作一首詩.王維、孟浩然、岑參、劉禹錫、李商隱五位都是唐代大詩人,他們的作品多半人都熟悉.
唐-王維    息夫人
莫以今時寵,   難忘舊日恩;

shanwu19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問劉十九     唐-白居易
綠螘新醅酒,   紅泥小火爐;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韻)
晚來天欲雪,   能飲一杯無?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韻)
白居易中唐時期大詩人(生772一卒846),我們這輩中國人說不知道白居易是阿誰,那真連三歲孩童都會笑,不會背這首詩就更好笑了.<御定本>編白詩有三十九卷近三千首之多,製作數量之大,在中國詩人的現存作品中,大概只有宋朝陸游可比.此詩首句仄起仄收不入韻.全詩也有四個入聲字綠、欲、雪、一,也是第三句首字以仄入平(晚字仄声),與<渡漢江>格律全一樣.為什麼再選首格律相同的詩作範本呢?因為可以幫初學加深印象,也好藉此比較一下两詩不同的創作技巧.宋詩是由虛返實,白詩是由實入虛,好比電影鏡頭,一由遠拉近,一由近漸遠.下面仍依起承轉合的章法加以說明.

shanwu19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導言
看到許多網友寫近體詩,男女老少好不熱鬧.為了給有志於此,而問津無門的朋友指出一條路,依五言七言,絕句律詩的次序,各選若干就欣賞与創作兩方面,逐次逐首解說..老拙無意在此宣揚近體詩,只是覺得既然有這許多人還有這許大的興趣,有心人都應該伸手幫個忙.我們當然願見到有朝一日要找位寫合格近體詩的人,竟要到日本越南韓國去.為此我拋出這塊磚頭,也就怕貽笑方家了.

渡漢江      唐-宋之問                         格律

shanwu19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前些天有朋友談起毛澤東的沁園春,寫得有多好,讀者群有多廣大,言下頗有得色.該友人聽說退休前亦黨幹部之類,那末提到毛先生理當肅然起敬,對毛的文章也只能頌揚有加了.台北時報文化1991年出版過徐訏先生的一部<現代中國文學過眼錄>,連附錄共收錄廾五篇文章,內容大抵討論有關民國建立到共產党統治了中國以來的文學發展概況,因為其中有一篇<從毛澤東的沁園春說起>,我趕緊翻出來再讀一過.將原文節錄一段在下面:

沁園春(詠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看長城內外,唯餘莽莽;大河上下,儘是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腊象,欲與天公共比高.須晴日,看紅素裹,分外妖嬈;山河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盡折腰.惜秦皇漢武,畧輸文彩,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衹識彎弓射大鵰.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shanwu19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為了想知道<靈山>究竟寫些什麼,此地中文書店買不到,只好往網上訂購,順便多買了葉嘉瑩先生的<迷人的詩謎>,董橋的<記得>,方文山的<素顏>.葉先生在臺大教授杜甫詩的年月,我考研究所時,專書科目選的就是少陵詩,葉先生閱卷給了我高分.當然老同學的提点大有幫助,何淑貞教授那年還正在攻讀博士,是葉教授的學生,我剛從預官退伍.匆匆上陣,結果名落孫山,合當如是.葉先生後來研究李義山,也發表了些舊詩創作.這讓我想起另一位前輩教授兼女詩人蘇雪林先生.蘇先生辭世之日,壽瑞逾一世紀(1897~1999)而著作等身.早年在武漢大學授課時,與袁昌英、凌叔華先生為時人尊為珞珈三傑.她生前也研究過李義山,寫了一部<玉溪詩謎>.三十年前我讀過,大抵見解與前人無大出入,好像牽涉了些神話.葉先生這冊子是台北大塊文化出版,因為是導讀形式,所以也談不上有什麼特別的學術意見,倒是印刷精美,一書在手,賞心悅目.前些時我從台北帶本<高陽說詩>回來讀一過,高陽先生對李義山別有見解,所析不同於舊說,卻非故持異端眩人耳目.當年在報章上讀到高陽<釋藥轉>一文,某日与汪師雨夫子談詩,老拙即以為許晏駢(高陽本名)先生甚有見地.至於論寫作舊詩,究竟蘇先生較葉先生早生了廿七年,他們那輩讀書人,不管阿誰,只要寫出詩來,都有模有樣.記得過去先父往來酧酢的詩友中,見張紉詩(1911~1972)女詩人,有作皆甚清麗,正所謂詩有別才,非關學力.其夫婿蔡念因先生亦能詩,視女詩人稍遜.
<董橋>這個名字,是前幾年才知道.有一天想找幾本文簡字潔的小品,讀之不傷神,玩之有味,可以擺在案頭,擱在床邊,置於馬桶旁,隨手翻閱,隨時放下.立即一通電話到台北.醒宇兄話筒在手,彼此廢話幾句,轉入正題,告知來意,若干日後,打開邮包,得書約+冊,作者俱署名<董橋>者,難得從此我會成為此君的fans.董先生早年畢業於台灣成功大學外文系,曾留學倫敦,中文有家學,英文造詣我無資格說話,審視其文化界經歷,理當洋文刮刮叫.誠如醒宇兄在電話那頭說的:<其行文每篇長短適中,安坐馬桶,一篇讀完,事亦辦妥.況此君見多識廣,文筆雅健,有助疏瀹沈積,極妙極妙.>董先生有玩物癖,老拙則有欣賞別人玩物之癖.蓋玩物得水頭足(粵語謂有錢),窮老頭只宜旁觀.若真有幾個子兒,老拙怕也不去玩物,太耗時又瑣碎.有機會偶得清賞,甚宜.董先生有一外文系學妹龍應台女士,前年出版一本<大江大海1949>成了年度暢銷書,成大有這两位校友,大有面子.
台北流行歌壇有<周董>者,曾紅極一時,今日還未過氣.此君即周杰倫是也,據說大陸地區,其所到處,人人争睹一面,熱鬧非凡.周君讀台北金華國民中學時,高我女兒一班,在校學業平常,何嘗想到今日竟成歌壇<大哥>.周君從事歌曲創作,歌詞則由方文山君執筆,因此我才知有方文山之名,也因此我才買本他的詩集來看看.文字較他寫的歌詞好些,其成就讓年輕人去說吧.


shanwu19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関於<靈山>的語言
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審委員,其語文造詣,瑞典文是母語,不成問題,英文法文西玨牙文多數西方學者也能通曉,可中文對他們來說並不簡單.瑞典過去有位高夲漢先生是國際漢學<權威>,一生研究中國語言文字,頗有心得.馬悅然先生倒是有心人,親自操刀上陣,把<靈山>譯出瑞典文予以推薦而得獎.這並不容易.向來物理化學等獎項都可同時有二三人獲獎,我覺得文學獎的譯者也應比照辦理,鼓勵推廣文化交流嘛!語文繙繹很難畫等號,遇上作者有心搞些似通非通的句子,在他是製造效果,譯者卻要在另一種語言表達同一味道而不走樣,真難.
高行健先生寫作繪畫都行,書中七十節(p.462~464),藉龔賢而發揮了一段作者的藝術見解,你可以同意或不同意,他有他的見解.我看高先生對國畫有一定功夫,當然知道仇十洲是春宮畫高手.高先生讀的書也很雜,必亦讀過肉蒲團、金瓶梅之類.有位大陸同胞,看我書架上竪着套金瓶詞話,喜孜孜說,此乃國內禁書,請借一閱以開眼界,還書之日,我問他有何心得,他說看不懂.此書係淺近文言,又有些土話,難怪.<靈山>四十八節(p.288~291)所出何處,手頭無書供查考,但一看即知係作者有據而瞎搿,文字流麗,讀來還是覺得很美.那末,卅六節(p.207~210)從頭到尾都寫得很好,何以竟羼入一段不知所云的文字?
<說眾僧人於是聽見他甘柔的聲音,佛陀告訴須菩提不可以以身相認如來,如來之所謂身相凡有所相皆為虛妄若所相非相乃非非相,吾傳授的無非佛祖所說而佛祖所說皆不可取又不可不取也不可言傳,這不可言傳而不可取又不可不取此乃吾授於汝等亦如來所傳之大法,還有什麼要問的嗎?>這段話裡頭楷書標示的四句,金剛經原文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一般法師上堂開示都會引據經文,高先生當然知道原文是啥,故意胡說一通,是為了製造效果,書中多處都如此泡製.且看十五節(p.91~92):

shanwu19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我第一次接觸存在主義文學,是卡謬的<異鄉人>.師大二年級我選修了謝冰瑩先生的<新文藝理論>課程,為了交出讀書心得報告,就寫<異鄉人>吧,那年留學生文學正把存在主義哲學介紹回台灣,年輕一代趕流行,口頭掛上了沙特、卡謬,顯得很有學問.我的報告,得到謝先生的謬賞,是自己把它給燒了,理由是愈看愈似夢囈,終忍不住要燬了它.這回因為一位親戚問起,我就買了本<靈山>,也小心讀了一遍<靈山>.讀着讀着,一時間我好像回到了當年讀<異鄉人>的感覺,很熟悉也帶點陌生.
<靈山>全書550頁,聯經發行2010三月版.我從後面領獎答謝詞讀起,寫得不卑不亢,很好.再來讀得獎演說:<文學的理由>.這就讓我找到好好讀一遍<靈山>的動機,誠如高先生所說:<作家是在找尋他獨特的叙述方式的過程中實現他的感知>(見p.544)和<在前人說過的地方還有可說的,或是前人說完了的地方才開始說>(見p.544~545).那末,高先生是用<靈山>創作力來支持他的見解,我是更應該好好讀一遍<靈山>了.
<文學的理由>可以看作一篇序,也是一篇導讀.沒有人比作者本人更了解自己,顯然高先生的<理由>正說明他頂着<諾貝尓>光環下,心底有份寂寞.有人稱賞接納,當然要感激,然而他不願意成為<弄暈了的作家竟也以為當祭品是一大光榮>(p.538),可能高先生更歡喜的是一位知音.原書邀來助陣的序文,或者只是出版商的生意手眼,馬森先生看來不似<伯牙>的知音.所以,作為<靈山>的一般讀者,我以為還是先仔細讀一讀<文學的理由>,充分領會作者的創作動機与觀點,這絕對有助於如何去欣賞原著.由高先生遣詞造句所發露的文采,其舊學根柢當然不差;由高先生寫作過程所運用的交織錯綜的手法,其汲取養分於近代外國文學家的痕跡亦清晰可見.但是讀過全篇領獎講詞,沒有一處引援古今中外的任何說法為自己敲邊鼓,這說明作者對自己的文學見解,和<作為語言藝術的創造者沒有必要給自己貼上現成的一眼可辨認的標籤>(見p.537)一樣有相當的自信.
<靈山就是靈鷲山,在靈山會上,世尊拈花,迦葉微笑,這段禪門公案,舊日讀書人大概不會有人不知道.書名<靈山>,作者在原書起頭第一節,<佛祖就在這靈山點悟過摩訶迦葉尊者>(見p.6),輕輕一語點出,真有些兒八股文<破題>的味道.高先生用八十一個章節鋪叙成這部鉅著,首章由<你>開始,到末節由<我>結束,各式各樣的<他>穿梭其間,有種種故事,卻無一貫的情節,書中五+二節(p.318~322),七十二節(p.496~471),其實已說明本書不以特定人物敷衍故事情節的原因.你可以說<靈山>是一本閒談,漫話,絮語,散記,隨筆,紀聞,可我喜歡將它看成筆記小說.筆記小說這類體裁,在俺中國是古已有之.近的如<閱微草堂筆記><儒林外史><浮生六記><秋燈瑣憶><影梅庵憶語><官場現形記><聊齋誌異>,遠些有<世說新語><酉陽雜俎><唐語林><洛陽伽藍記><搜神記>等等.<靈山>是筆記小說的異形.

shanwu19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中華民族的近代文明發展史中,論功行賞,<炒雜碎>這味小吃,理應有份.在大陸還是鐵幕國家時期,中國海外留學生,多半來自台港而聚焦北美,留學生中固然不乏出身富貴人家之子弟,卻多半還是屬於苦哈哈.因此,這些在海外寒窗苦讀的學子,半工半讀幾乎是異域生存的唯一法門,餐館打工是首選,只要付出勞力,無須專業技術.聽說今日L.A人家都叫小台北了,中國餐館林立,門面富麗堂皇,菜色應有盡有,中國八大菜系一應俱全.七O年代以前,這是做夢都不敢想的,至於打工機會之多,更羨慕死當年老留學生.那年北美華人既少,老美大眾還未領略到中國美食的滋味,唐人餐館少而且小,連香港大排檔的水平都談不上,能提供的菜單,僅供飽肚,不宜品嚐.炒雜碎、廣州炒飯便成了制式飲食.<廣炒>只是叫着好聽,其實無非另一種面目的炒雜碎.<炒雜碎>則的確名符其實,飛的、走的舉凡其內臟,洗切妥當,隨手檢就,一起翻炒,即可上桌應市.我炎黄子孫在廿一世紀能露出一頭,留學生的貢獻,合該肯定.而<炒雜碎>一味,給當日留學生的生存,多少注入了源頭活水,研究中國近代史學者,尚企勿以事出瑣屑而輕之.
那末,這道小吃,怎麼又跟文章扯上関係呢?看官,食用禽畜之頭腳內臟,即使今天,許多老外還是拒吃,回到當年老外世界,可人人避之唯恐不及,原因是這些東西大不衛生,食之有礙人體健康.然而咱們中華五千年文化大國,在飲食道上浸淫涵泳,可謂爐火純青,品類萬殊,到咱們國人手裡,都成美食.現時两岸三地正如火如荼,大力推廣美食文化,菜色講究色香味,菜譜當然要取名典雅,<炒雜碎>既食之非味,稱名又不雅,在飲食界遂成絕響.若有人走筆行文,幫捃湊拾,堆砌成篇,讀之可憎,此即等同<炒雜碎>.


shanwu19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